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两个月前就收到一场名为“爱恨40年——邦交正常化以来的中日关系”的讲座通知,在伦敦的大和日英基金会举行。当时就报了名,但没想到讲座真正举行的今天(9月10日),中日关系正上演如此紧张的一幕。事实上,一场讨论中日关系的讲座在英国如此受欢迎——一个月前就收到组织方邮件称报名已满,若不能参加望让出座位——就说明这对双边关系在当今世界受瞩目程度。果然,今晚讲座,只能容纳七八十人的小房间里坐满了人,目测约有一半不是亚洲人面孔。

“从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国际高级政治的总体视角看,中日关系或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中日双方均未注意到这一点。”

这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国际关系教授巴里·布赞(Barry Buzan)在2010年一篇题为“中国能和平崛起吗”(《国际政治科学》(2010 年第2期 ,第1—32 页)的文章中的观点。今晚的讲座由他主持,真是再合适不过。作为英国国际关系理论界的著名学者,布赞教授承认自己并非区域研究专家,但中日关系一直是他的“爱好”。

演讲嘉宾则分别是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教授松本盛雄(Morio Matsumoto)和英国利兹大学的中日关系教授Caroline Rose。

松本盛雄原是一名资深外交官,包括在1989-1997年任日本外务省中国和蒙古司副司长、2006-2008年任外务省日中经济关系司主任、2008年-2012年任日本驻沈阳总领事。

此前他有过16年作为外交翻译的生涯,多次陪同日本首相、外长访华。介绍2008年“毒饺子”事件之初,他用中文说了一句“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完全把我镇住了!其标准程度绝对够中央台播音员的水平。1992年日本天皇历史性访华时,他亦任翻译。

“如果不能处理好中日关系,中国的‘和平崛起’只是一句空话。”布赞教授说。

此前就读过他2010年那篇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论文,觉得非常在理:中日之间交恶,美国渔翁得利。因为面对中国的“威胁”,日本会继续维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美国在东北亚军事和政治定位的合法性得到巩固;中国的态度越强硬,就越送给华盛顿那些寻求遏制中国的鹰派以口实。若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中日关系改善对美国无益。所以中国选择与日本交恶,实际是犯了战略大忌——树敌于邻,把盟友送给更强大的敌手。

2012年,布赞教授再度在《国际政治研究》(2012 年第1 期,第49-62页)上发表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中国的反思与借鉴”一文中再度论述,也值得大段引用:

“中国努力建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小范围的东亚,而日本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则将东亚推向一个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内的广泛会员组织,以抵消中国的可能优势。⋯⋯日本与印度对中国和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挑衅性崛起的恐惧,强化了它们与美国的联盟,并使美国易于掌控其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政治地位。印度与几个东南亚国家间开始愈加相互凭靠,并仰仗美日以平衡来自中国的威胁。对美国而言,这是中国强硬派对美国外交与战略上的馈赠,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近期将其安全战略核心“重返”亚洲。这些进展在亚洲塑造了一个令人堪忧的冷和平/消极和平前景。在全球层面上,中国已表现出遏制性姿态以阻止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取得与其实力相应的( 合法) 地位。然而,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将如何影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不明晰,但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占据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预示着一种对经济民族主义的令人堪忧的强化。”

一个由美国支持的从日本延至印度、再经由越南到澳大利亚的联盟正在形成之中,如果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冷/消极的,则此联盟将变得更加清晰可见。中国的亚洲邻国将通过提升自身军事实力、加强相互合作和寻求美国支持以对抗中国。”

很明显,中日关系若按理性思维,结盟才对双方都有利——对中国来说,可以有效减小来自美国的压力;对日本来说,则有利于树立(与中国共同的)区域大国核心地位。但事实是,两国都容易“感情用事”。会后与布赞教授交谈,有意思的是,他说:“难道就是因为‘面子’?”他也承认:“对我们西方人来说,大概这点是我们比较难理解的。”

面子⋯⋯某种程度大概可以这样说吧,我说。众所周知,中日关系中掺杂了太多的情感因素,单是“面子”二字大概不足以概括。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日本侵华的历史不能容忍,而且许多人眼中的日本文化源自中国文化、日本在历史上都对“天朝”是从属地位,正因如此,被日本侵略的羞辱感才倍加强烈。然而,就在上世纪初,日本的现代化还一度是国人学习的榜样。现代汉语中许多外来词汇源自日语就是明证,可惜没有很多人注意到这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日关系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那段时间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日本电影,高仓健,说明两国之间不是不可能修好的。

据Rose教授引用的民调数据,中国人对日本的负面看法,不出所料,绝大部分(70%以上)都说是因为日本侵华。因此我在讲座的问答环节提问松本盛雄,到底是什么政治原因,让日本不能还中国一个真正的道歉?

他回答: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访华,已经慎重考虑过这个问题,也谨慎准备了发言措辞。日本方面认为,通过天皇之口说出的道歉,对日本来说就已经是最高级别的道歉。他们认为天皇在北京发言之后,道歉一事便可了结。但此后日本一些政客发出不同论调的言论,乃至参拜靖国神社,“或许出于个人或政治原因。”

不知松本教授的这番回答,究竟是出于外交官的谨慎辞令,还是日本人真心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道歉?

会后一位年长的日本女士向我走来,说:“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原来,这位室富子女士是日中友好协会的资深老会员——1961年就加入了!我于是问她:你觉得日本的道歉已经足够了吗?“当然不!”你觉得如果我那个问题问给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他们会觉得吃惊吗?“是的。”

她说,或许社会顶层的15%,那些精英,会同意日本对中国的道歉还不够充分,但大部分的普通日本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对中国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文化、中国菜的层面上。

1992年的日本天皇有史以来首次访华,也是1989年后中国受西方外交封锁时日本的巨大善意表现,意义重大。1992年10月23日,明仁天皇在杨尚昆主席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说:“在两国关系悠久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幸时期,我对此深感痛心。战争结束以后,我国国民基于不再重演这种战争的深刻反省,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和平国家的道路。”)

的确,对比我们脑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日本侵华暴行画面, 这段话听起来有些轻。但或许中间有些东西lost in translation?是否在日本文化中,这样的措辞已经是极限?我不知道,希望了解日本的朋友帮忙解答。

但我想我们在要求日本道歉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日本几十年来对中国发展的援助,也是一种行动上的道歉。日本一直最大的对华援助国。特别在改革开放早期,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都依靠日本援助资金:北京首都机场、地铁、上海虹桥机场,还有全国许多地方的港口、铁路。这些都为中国后来的经济起飞有重大作用。

但最不幸的是,大概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国家在对方眼中是什么形象。普通的日本人或许并不知道,日本侵华历史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仍如此记忆犹新、中国的电视屏幕上仍有那么多抗战剧、那么多面目可憎的日本“鬼子”。或许是教科书的忽略,或许也是他们认为,那已经是三代人之前的事情,早就该过去了。

而在普通中国人带着受害者的委屈心理看日本的同时,也很难体会,日本眼看着家门口这个新兴国家日益强大,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

让我有点吃惊的是,根据日本独立智库“言论NPO”今年6月的一份调查,中国在日本人眼中的形象,甚至比日本在中国人眼中的形象还差!84.3%的日本人认为中国的形象不好,而认为日本形象不好的中国人也不过64.5%。

日本人对中国的情感的确是在最近三十年逐渐降温的。Rose教授介绍,1978年的民意调查中,有62.1%的日本人认为与中国关系密切,但到2010年这个比例只剩下26.3%。

Rose教授在她的演讲中就举了日本的民意调查中,对中国感觉负面的几大原因:其中当然包括对钓鱼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不按规则行事 、中国对日本历史问题的批评、缺乏透明度及军事力量的增长、不理解中国人的爱国行为、政治体制的不同等,但排在第一位(50%以上)的,是中国对能源和资源的自我中心。

会后有一位国内来的访问学者也与我交流:“压力真是大啊,大家都对中国这么关注。”我说,是啊,但现实就是这样,不是吗?我们需要习惯这点,习惯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的关注,就像美国人走到世界很多地方也会被人骂他们政府的外交政策一样,中国今天在世界上的影响不可能不让人侧目。如果说世界对中国有偏见,我想中国起码要付一半责任——我们的体制够公开、够透明吗?凭什么让别人相信,中国国内的鹰派不会进犯他国,就算大家都愿意相信“中国人民热爱和平”?

话题:



0

推荐

张翃

张翃

9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财新特派华盛顿记者。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观察世界、学习人生、以记录为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看、听、想、写。在嘈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