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漫长的一天一夜,英国大选的最终结果就快出来了,还有3席未揭晓。果然不出大家所料,产生无多数席位的“悬空议会”,但令各方预测人士大跌眼镜的却是自民党席位不仅没有因为“克雷格效应”大幅上升,反而减少了!

今天一早,许多支持自民党的媒体发出的评论都说,看吧,这就是first past the post的错。但看得票率,自民党只比上届大选多得到了1个百分点的选票——可能其中有“策略投票”(本来想投自民党的选民因为知道自己选区的自民党候选人获胜无望,又不想因此浪费自己的一票,而投给一个第二选择的政党来阻止自己最不喜欢的政党获胜)的因素——但事实是,与其说first past the post选举制绊住了自民党,不如说那个所谓的“克雷格效应”没真正见效。

什么是“克雷格效应”?

跟了这场大选下来,我觉得这是不得不书的一笔,有必要在这里再介绍一遍。

4月15日英国举行了史上首次政党领导人电视直播辩论。自民党党魁尼克·克雷格(Nick Clegg)在辩论中表现卓越,直接拉动了自民党支持率从此前的20%左右,一周内就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直到大选前的最后时刻支持率还保持在与工党不相上下的水平。

现年43岁、2007年底才上任自民党党魁的克雷格,在往往只关注两大党争论的大众媒体上曝光率并不高。相比不讨观众喜欢的工党党魁布朗和期望值过高的卡梅伦,他的轻装上阵反而让大家眼前一亮。但更重要的是,他抓住了“变革”的关键词。

工党执政13年,选民已生倦意,政府的功劳被认为是理所当然,政府的失职却都被看在眼里。布莱尔任上英国卷入伊拉克战争更是工党政府的一大污点。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底成为保守党党魁的卡梅伦也一度以“变革”为口号,通过大力宣扬“绿色”环保主张等,带领保守党走出支持率低谷,并且直到今年4月前都被认为握有大选中的绝对胜算。

直到克雷格出现。电视辩论的方式无可避免地加大了政客个人魅力在竞选中的权重,年仅43岁、能言善辩的克雷格,让人仿佛看到了1997年的布莱尔。当时布莱尔“走红”的背景是,保守党政府执政已十八载,很难再吸引选民,特别是1992年“黑色星期三”让其经济治理能力的可信度一败涂地;今天的克雷格,很聪明地不仅将执政13年的工党作为对手,更强调了65年来工党和保守党的轮流执政期间种种承诺的落空、改革的无力,让选民忽然意识到,原来除了这两党,还有别的选择。“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改变不了什么,你可以!”克雷格这句辩论结语燃起了不少选民——特别是年轻选民的激情。社交媒体Facebook上有一个小组迅速壮大,其名为:“我们可以让Rage Against the Machine(一个著名的另类金属摇滚乐队)登上排行榜第一,也就能把自民党选进政府!”

自民党的受欢迎并非单纯的“个人崇拜”。对选举制度改革的一贯坚持吸引了一批支持改革的自由派人士,一开始就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也比保守党和工党都更赢得反战人士之心;更重要的一个加分或许是自民党的影子财相文斯·凯博(Vince Cable),早年就警告过英国经济结构的失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更凭对伦敦金融城的大胆批评受到关注,被评为最受信任的政客。

此次竞选中自民党提出了不少引人关注的政策主张,如在移民问题上主张对入境10年的非法移民大赦,直面非法移民在英国社会已经造成的不稳定隐患,比工党和保守党基本在重复以往未起效的政策更加“动人”;自民党还提出成立跨党派的金融稳定委员会,请政府和影子内阁的财相、央行行长、金融管理局主席等共同列席,“抛却党派分歧”共同保证经济复苏的首要任务,这也让人联想起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的类似口号。

“克雷格效应”只是媒体烟幕?

昨晚10点出口民调出来后,大家就都傻了眼,自民党才59席?比现在还少3席?“克雷格效应”上哪儿去了?本来大家以为,自民党有希望拿到90席以上,从而成为工党和保守党中任何一党要组阁必须倚赖的kingmaker。

事实呢?

出口民调显示保守党拿到307席后,大家都开始担心,我们的预测真的错得那么惨?难道保守党有希望拿到326席以上的席位从而单独组成多数派政府?那自民党无论得到多少席位,保守党都不会放在眼里了,不是kingmaker,完全就是loser。

BBC的电视采访上克雷格一脸沮丧,找不到丝毫先前那种风华正茂。许多输了选举的自民党议员还哭了。

大家在疑惑中等啊等啊等,直到今天上午才确定,保守党无缘多数席位,英国媒体才带着复杂的心情写道“英国有了悬空议会”,复杂是因为既有“还好没猜错”的舒一口气,也有对这个英国政治并不熟悉的局面的担忧。自民党的席位,自计算到50席以上后一直进度缓慢,看来真的难以突破60席。

气氛变得有点悲情。媒体上似乎已经将自民党描述为英国传统两党制固定下来、“顽固不化”的政治体制的受害者,并且可以预料,自民党以后也会打这张牌。

但本质上自民党并没有输——他们还是拿到了那个神奇的选择权。因为,保守党惧于,如果强硬地组成少数派政府会在议会遭遇重重阻碍,反而背上不顾国家利益的骂名,跟其他几个小党组阁的话会不得不受制于他们较为极端的诉求,而且要拉拢几个党难度也更大,所以跟自民党结盟当然是更稳妥的选择;工党那边,在接受选举惨败的现实的同时,也在认真考虑拉拢自民党的可能。

可以说自民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预设目标——通过在“悬空议会”中的优势,推动选举体制改革。这么说是因为,连原先强烈反对改革选举体制的卡梅伦,都已经松口并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支持成立一个跨党派委员会来研究选举体制改革的可能性。而本来就已经提出要进行全民公决表态选举改革的工党,现在处于与保守党竞争的绝对弱势,为了赢得自民党芳心,更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答应自民党的诉求。

所以,克雷格哪里输了?

回到所谓的“克雷格效应”,或许那真是一阵媒体烟幕。给自民党今天这个杠杆的,不是克雷格在辩论中的出彩表现,而是保守党和工党都已经无法代表选民中的多数,得票率是如此,议席也是如此。不得不面对现实。

话题:



0

推荐

张翃

张翃

9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财新特派华盛顿记者。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观察世界、学习人生、以记录为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看、听、想、写。在嘈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