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搬出三年前的日志之二(完结篇。。。当年记录社会的日志写的真是少啊。。。)

这是我在波兰期间写的今天看来最“有水平”的一篇日志了,呵呵(不好意思)。关键词“全球化”。

当时在波兰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波兰年轻人都跑到(或者曾经到过)英国打工了。这对波兰当然是好事,年轻人到了英国,挣几倍工钱,回国来支持自己的教育,同时又练了英语,这对他们找工作很有帮助;运气更好的还有在英国公司实习的经验,也是简历上的highlight.

但我这篇日志写的是一个在波兰的英国人。记得那天跟他聊过之后颇受震撼——被他言语中透露出的自负所震撼。其中一些当时写自己对英国人的看法,今天自己身在英国来看,觉得颇有意思——不过总体上没错。

今天在英国看到的,确实印证了当时在波兰听到的——伦敦充斥着波兰人。我常常听到楼下街道上传来波兰语对话。走在街上也冷不丁听到波兰语。昨天把两件大衣送到干洗店,那个女孩的英语,我一听就是波兰人。刚来伦敦的时候住在靠北一点的一个社区,还有专门的波兰商店,里面的东西都是波兰文的——哈哈,很高兴自己还能认出“番茄”和“草莓”的波兰文,没买错果酱。

这也没什么。伦敦本来就是个metropolitan的城市。波兰人多,印度人多,中国人何尝不多?我的房东还是尼日利亚人呢,经常有尼日利亚老乡来做客。

就如当时那篇日志里写的,波兰人在这里很多还是做一些“下等”工作。中国人倒不会,我想在伦敦的中国人,90%在两种地方工作——在唐人街开餐馆,或在金融城或canary wharf里的某家银行上班。

但这篇日志里说的,波兰人比英国人“吃苦耐劳”,中国人比波兰人“吃苦耐劳”,我想是成立的。好歹波兰还有工会、有工作时限,中国工程队赶起工期来,那是天下无敌。

在波兰的英国人,语录

上个星期去Stanley的乡间party,同行的是一位在Stanley's教英文的英国人---准确地说,是威尔士人,名叫Ris。(在此强调威尔士人,是因为威尔士人、苏格兰人对英格兰人都颇不感冒,把他们一概称为“English”往往会遭来反感。)在波兰长期听到的是半吊子的英文的情形下,听到NATIVE SPEAKER说话是很"悦耳"的,尽管他操着一种我并不熟悉的浓重的威尔士口音.此人本身就是话多的那型,再加上是NATIVE SPEAKER不免要成为英文对话的主角,于是此行听他讲了很多话,也从中看到颇多有趣的事实.我们就以"语录体"来展开这篇文章吧.

"The only reason why I'm in Poland is that I married a Polish girl, otherwise I'll never be here."

当大批的波兰人涌向英国时,一个在波兰生活的英国人自然让人好奇.而对于询问, 他就是这么回答的.以我的耳朵听来,这句话里充满了不屑,不加掩饰的不屑.如果有人在中国说类似的话的话,我即使不反唇相讥,至少也会拉下脸来不再跟他说话.但在场的波兰人似乎颇为坦然,表现出很有同感的样子(或者表面上是这样).我对此颇有些不齿.(插一句,刚来波兰的时候遇到很多类似“你对波兰人是什么印象”的问题,于是我绞尽脑汁想到底这个民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根据123年从地图上消失复又重建的历史,我想波兰人应该是很坚韧不屈的吧,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云云,但事实上我发现并不如此……波兰的分分合合,都是来自外力,波兰人主观能动的因素并不多。)根据现在看到的这个情形,假如现在再有强国侵略波兰,这样唯唯诺诺的人们还能支撑起这个国家吗?呃呃,我知道,是有些上纲上线了。我的flatmate Bartek提起德国的时候,不是还很义愤填膺嘛……突然想到,“阶级”的差异在这件事中也很明显啊。在场的这些人,都是生活颇为舒适的“中产阶级”,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殷实,他们嘲笑二三十年前的共产主义时代,他们结交来自西欧各国的朋友……而我的flatmate他们,则属于小康线附近徘徊的“工人阶级”吧,他们没有或没有多少财产,对现状不满,他们的朋友都是波兰人(我算是一个意外了)……如果真有我“假如”那样的事发生,也许“中产阶级”们会力求和解,因为他们不堪失去;而“工人阶级”们则激进求战,因为他们渴望改变。呵呵,扯远了。

“The English people like Polish people because they can call the plumbers at 10 o’clock in the evening.”

“波兰人在英国”,这是当天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边境开放之后,波兰的年轻人,还有一些不太年轻的人,如潮水一般涌向英国。(也许英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最为开放。)于是他们说了很多这方面的笑话。比如,有一次Ris和他的波兰老婆在伦敦问路,问了好几个人,得到的答案都是“I don’t speak English”。索性,Ris的老婆上阵,开口就用波兰语,果然问着了!当天party乐队的base手是Gdansk University英语系的学生,显然他也有到英国打工的经历,他说起在一个建筑队,一个波兰年轻人,想问老板什么事情,于是毕恭毕敬地,紧张兮兮地说:Excuse me, sir……没想到,老板叽里咕噜就一串波兰语出来了。”London is Poland!” Ris下了这样的评语。这句话里,分明可以闻到这个威尔士人对伦敦和波兰的双重不屑。

可以想象,波兰人在英国从事的多是一些低等的职业。保姆,清洁工,建筑工人……前不久有一部欧盟纪念成立N周年的宣传片,其中就有一个镜头是“波兰护士”——显然已经成了波兰的代言人。类似这种发达国家人们不愿意做的“脏活苦活”,才成为了波兰打工族的广阔天地。即使是大学生去了,基本上也是在餐厅当waiter, waitress。因为他们做这样的工作赚的钱,能比在波兰公司工作高4、5倍。直接的结果就是,相当大的一部份大学生外流,波兰本地劳动力短缺,劳动者平均素质下降,待遇却上升……比如我上中文课的一个学生,是一家交通设施公司的deputy director. 他就跟我说起他们公司的情况,让我瞠目结舌——工人们要求缩短工作时间,这很正常,他们竟然要求6点开始上班!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在下午2点结束工作,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或者再做第二份工。而管理层,就只能答应!即使大家都知道,6点上班,睡眼惺忪的必然效率低下。但是不能不答应,不仅答应缩短时间,还得答应涨工资……不禁感叹,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怎么可能发生……而在英国,低端的劳动市场几乎被波兰人所充斥。人们愿意请波兰人做工,Ris说,比如一个酒店要翻新,请英国的工程队,要两个月,请波兰的工程队,只要两个星期,因为他们从早干到晚。(我不禁想,如果中国人来了,两天就搞定了……)还有就是开头引的那句话,要是下午5点之后,打电话给一个英国水管工,他会说:你以为我是谁!要是打给一个波兰水管工,即便是晚上10点,他也会说:I’ll be there in 10 minutes! 而且付的钱也比英国工人少的多。所以,可以想像了,“波兰人”这个名词,在西欧人心目中,应该已经有点类似“菲佣”在亚洲人心目中那样成为低等职业劳动者的代名词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说到“水管工”的话题(我脑子里不禁浮现出工装裤大胡子的超级玛利),Ris还说到,英国的“水管工”的工资是50磅一天!!!!因为蓝领工人现在可谓奇货可居。Ris说他的一个高中同学后来就是当的“水管工”,当初还嘲笑人家当水管工,如今人家开着敞篷车住着大房子,“while I am in Poland”!(又把波兰涮了一遍)

我倒是奇怪,既然有这么多波兰人在英国,为什么收费高、服务差的英国工人还有市场?工资水平还不降?Ris没有给我解释。不过后来有人问他英国人对这些在英国打工的波兰人是什么看法时,Ris说,有些人不喜欢波兰人,因为他们不会说英语。就像很多海外华人永远蜗居于唐人街而不会说当地语言一样,很多波兰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也是聚集在一起生活,自成一角,根本不打算,也无法融入到当地社会。我想,工资差异这件事,应该还有工会保护之类的因素在里面,肯定大有文章。

“The Americans are stupid: When they knew I'm Walsh, they asked: How long did it take for you to learn our language?”

英国人瞧不起美国人,不是什么新闻。不过如果以上这句话说的是事实的话,这样的美国人确实值得鄙视。对一个与自己国家同语言,文化渊源千丝万缕的国家,都知之甚少,由此可印证几年前听过的“美国人是最没有全球视角的人”的论断。就是这样的“大国心理”,美国就是全世界,使得这些最有条件放眼全球的人自己蒙住了自己的双眼。英国不也是?Ris也说:”The Britons don't learn language, because we suppose the world to speak English.” 在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能说两种以上语言是家常便饭的情形下,大部分英国人却还只会说英语,这个国家的保守型,以及那种日不落帝国遗留下来的大国心理,可见一般。

“If Britain takes Euro, I’ll never go back!”

Ris赌咒说。他认为,英镑就是英国荣耀的象征,一旦采用欧元,英国人的荣耀感就完了。由此可想,这种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必然还要长期存在下去。先前我也听过德国人抱怨欧元的——马克换欧元,财产一下就缩了水。欧洲一体化进程,表面上看起来风风火火,“欧盟”模式也成为全球借鉴的典范,“东盟”,“亚盟”,呼吁声不绝于耳。但即便是在文化差异相对来说已经算小的欧洲,一体化之路仍是要左右碰壁——人毕竟还是自私的。

“Is it true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still using chopsticks today?”

Ris竟然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不禁对他的浅薄感到吃惊。用筷子难道是很不可理喻的一件事情?“到现在还在用筷子”,有什么可奇怪的?难道只有用刀叉才是文明的表现?说真的,筷子比刀叉好用一百倍!(对于中国菜来说)也许在他的印象中,"chopsticks"就是树枝一样简陋的原始工具?我想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只凭自己的直觉(也不管这直觉到底可不可靠),就轻易对一件事下判断。

他还说,他不愿去中国,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不想去到中国看见满世界的高楼大厦,而破坏了这种神秘感。他这句话真是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好像很荒谬,又好像很有道理……这说明,他并不是不了解现在的中国正发生着什么,因为媒体充斥着关于中国的巨变、中国的建设的报道。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尊重中国正在崛起的事实,在他们心中,更希望中国保持那个“东方古国”的神秘形象。其实,我对拉萨的想法,不就与此异曲同工吗?“去拉萨”已经是一件not so cool的事情了,在我看来,因为我知道在那儿我将看到大量的现代化措施、商业环境……

话题:



0

推荐

张翃

张翃

9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财新特派华盛顿记者。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观察世界、学习人生、以记录为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看、听、想、写。在嘈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