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

上周四五受邀请去利兹(Leeds)参观。

先交代一下,邀请方是“营销利兹”(Marketing Leeds)——类似于中国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办公室”。但不同的是这不是政府部门,而是利兹市政府跟当地商界“公私合营”的一个企业。到了以后才知道,利兹还有“金融利兹”(Financial Leeds)“法务利兹”(Legal Leeds)之类的一系列类似公司,某种程度上承担起行业协会的作用,帮该行业做一些lobbying,但相比一般的行业协会又跟政府关系更密切,在政府和商界合作的领域起桥梁作用。我想换成在中国,这就是“利兹市政府金融办公室”“法律服务办公室”等等。

“营销利兹”是委托英国外交部媒体处与外国记者联系,邀请有兴趣的外国记者到利兹参观。在英国的外国记者据说有1700多人,但最后成行的就只有6个人。除了我,还有一位新华社的记者,一位台湾中央社的记者,两位德国记者和一位西班牙记者。原来邀请函中说是一共只要请5名外国记者的,最后来了6个,估计是实在砍不下来。但其中竟然有一半来自中国,求资者眼睛看向何方,可见一斑了。

再交代一下此行的花费——自然全部是由“营销利兹”负责。从伦敦到利兹,坐头等车厢火车往返,路费大概110英镑;住宿利兹一家四星级酒店,费用不详,但貌似该酒店是该活动的赞助方,因为发给我们的资料袋里有该酒店的介绍。第一天的午餐和晚餐分别是意大利菜(就在利兹市政府旁的一家小餐厅,略显简陋)、印度菜(利兹所在的约克郡有大量印度移民,故当地印度餐厅很有名,我们去的时候恰好还赶上“世界咖喱节”),第二天是在一家新开张不久的河边餐厅吃的商务餐(好像也是赞助方)。价位都是正常水平,属于我们在伦敦外出就餐选择的范围。

一个小插曲是,从利兹回伦敦的时候,遇上了让人很汗的事情——由于电缆被盗,火车困在中途两个小时。等得无聊,乘客们遂互相攀谈。一位非常健谈的英国乘客与我们搭话。陪我们六个记者去利兹的英国外交部媒体处官员John介绍了我们的身份后,这位乘客就说:“啊,这么说你是公务员了!”“是的。”“你可以坐头等车厢旅行?”“哦,”John赶紧解释,“这次是‘营销利兹’出钱。”“那还是纳税人的钱嘛。”乘客“不依不饶”,然后转向我们说,“新闻在这儿呢,快拍他的照片!”大家都笑了。

By the way,“营销利兹”对于这两天接待外国记者参观的事,在自己的网站上还发了新闻通稿:http://www.marketingleeds.com/NewsDetail.aspx?itemid=97。查了一下,当地报纸没有报道,呵呵。否则真是一件很搞笑的事。

(二)

去的路上与各位同行交流,都对利兹一无所知。邀请函中说此行的焦点是“利兹:伦敦之外的经商之地”,可见这个城市自诩为二线城市中的佼佼者。用中文在网上搜索,想看是不是有什么中国企业在利兹或是跟中国有关的线索,发现99%的网页都是利兹大学的招生广告。惟一一个较为深入的介绍是在杭州市政府的网站上——原因是,2007年杭州与利兹结为伙伴城市。

查阅资料,利兹在17、18世纪是英国羊毛纺织品生产与贸易中心,想必也上演过不少圈地运动的悲喜剧。但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利兹的纺织业也逐渐没落,和英国许多历史上的工业城市一样。于是我脑子里浮现出一幅盛后而衰的凄凉景象。利兹是那样的吗?

(三)

从伦敦King’s Cross车站出发,2小时20分钟便到达利兹。话说利兹的地理位置恰好在英国的中心点,南北向上刚好在伦敦和爱丁堡中间,东西水平线上西到利物浦,东到赫尔(Hull)两个港口都不远。后来了解到,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利兹吸引了廉价超市ASDA在此安置总部,玛莎(M&S)就起源于此,并且也要在此设立英国的配送中心。

到达利兹。出车站穿流在人群中,我心想这个城市人还挺多。不过马上就发现这是因为车站就在市中心的缘故,走一小段,立即清静了。“营销利兹”的媒体公关来接我们去酒店。酒店离车站就五分钟,是一座listed building,相当于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四星级。

“这个城市没有五星级,”同行的德国记者很肯定地说,“整个北部英格兰都没有。”没人来住么?我心想,中国连个三线城市都有几家五星级……不过德国记者显然是考察过这个问题,他接着解释道,有的酒店即使达到五星级的标准,也故意只挂四星,因为有些公司规定出差只能住四星级以下。好吧,中西思维还真是不一样,我心说。

“利兹是个小城市,从东走到西也就30分钟。”“营销利兹”的公关走在我们前面,对我们说。所以,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利兹城里暴走。

穿过几条街,公关把我们带到一个名叫Victoria Quarter的地方,并介绍说这就是利兹最高档的购物场所。这是欧洲比较常见的那种拱廊(arcade),伦敦有不少,所以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公关说,这里有Harvey Nichols在伦敦以外的第一家分店。我对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戴安娜王妃以前经常光顾伦敦的Harvey Nichols。”外交部的John很及时地补充。哦。

出了Victoria Quarter不远,公关指着一栋老式的楼说:这是欧洲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我们进去遛了一圈,都对这个“之最”深表怀疑。下一站是利兹历史上的谷物交易所,这个19世纪落成的交易所是英国最早的农产品交易所之一,但现在已经改造为商场和餐厅了——圆穹顶依然气派,只是顾客寥寥。

第一个节目大致就是如此,目的是向我们展示利兹的商业传统和城市面貌。接下来我们就要去见利兹市议会的行政总裁和“营销利兹”的行政总裁。

英国管市政府办公大楼叫civil hall。利兹的civil hall是一幢历史建筑,立于广场一侧,鲜花环簇,还是很气派的,可见历史上曾经辉煌。

利兹市议会的行政总裁罗尔丹(Tom Riordan)看起来四十几岁,给我们的名片上印着他的twitter地址。刚刚上任19天,故我们提问一些具体数字的时候他并不能完全应答。后来查报纸知道,前一任行政总裁在这个位置上十年,今年退休,找新任花了四五个月,才定下了罗尔丹。

从后面的谈话中,得知他此前在约克郡的发展署“Yorkshire Forward”工作。英格兰九个这样的地区性发展署,在2012年之前都要关掉了,因为紧缩财政的缘故,想必这也是他换工作的原因之一了。

“砍预算”是现在悬在每个人心头上的一把斧。今年10月中央政府会发布地方政府预算审视报告,已经普遍估计总体会减少对地方政府预算的25%到40%。不过罗尔丹说,利兹可能只会减少15%左右,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在利兹这样的地方,公共部门在利兹市区雇佣34万人,包括公务员、医疗、教育部门等。

(三)

罗尔丹对利兹的介绍从金融业开始,金融业占利兹经济的30%左右。“利兹有很强的金融服务业传统。”他说。英国那种“建筑互助协会”(building society)就起源于这个地区,包括那个后来被Lloyds银行收购、成为次贷危机中噩梦的Halifax。现在还有英国8家最大的建筑互助协会中的3家。

后来午餐的时候我恰好坐在“金融利兹”(前面提到过,是公私合营的半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行政总裁Howard Kew的旁边。我问他经历过金融危机,现在这些建筑协会怎么样了。他说,大部分建筑协会都“去互助化”,转为银行了,但是“每一家转成银行的结果都被别的银行收购了”。尽管如此,这些传统的建筑协会还是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更有社区感,更受信任,“而银行现在都面临着形象上的问题。”

网上资料说,利兹是英国继伦敦第二大金融与商业服务中心,但我们的印象中,这个“第二”是爱丁堡。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问罗尔丹。他解释,利兹是在包括银行、会计、法务等综合的金融与商业服务方面比较强。

【数据摘抄:金融与商业相关服务为利兹市区提供了11.4万个就业,过去十年这个部门的就业增长了43%,未来十年预计还会增长8%。在广义的利兹市区,有27.3万人受雇于金融与商业服务。利兹市有超过200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英国前20大中的大多数。有30家英国或国际银行在利兹。

汇丰的首家24小时电话银行First Direct、约克郡银行,都将总部设于利兹。利兹也是24小时银行与保险服务的主要中心。是GE Money的英国操作中心,Direct Line Group的主要操作中心,是Halifax Direct和Halifax Insurance的总部。

利兹有18个大型呼叫中心,提供18000个就业。

英格兰银行在利兹设有除伦敦外的惟一分支。有一个发钞中心,负责整个北部英格兰的纸币管理,另外通过英格兰银行的Agency for Yorkshire & The Humber向货币政策委员会报告该地区的经济状况。

有10家股票经纪公司。

是英国为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资金的最大金融中心。】

我也问“金融利兹”的Howard Kew,到底利兹跟其他几个二线金融中心相比有什么优势。他说,各有各的特点,利物浦的强项是海事(maritime)服务,曼彻斯特是银行业,爱丁堡的资产管理很强,利兹在金融相关的法务服务方面独一无二。

【数据摘抄:利兹有英国20大律所中的五家。是仅次于伦敦的法务中心。180家律所。雇佣8000多人。公司法务尤其发达,提供一系列专门服务。包括公司财务,公司重组和破产,全球项目融资,贸易与投资,商业诉讼,竞争,建筑业,私人金融倡议和公私合营,税务,衍生品,IT,雇佣,养老金,知识产权,体育和娱乐。】

“除了那些最疯狂的金融衍生品,在利兹基本上都可以做。”Howard Kew眨着眼说。利兹的金融服务当然没有伦敦那么高端、那么复杂,但也更便宜。除了一些大型的跨国交易满足不了,大中型、中小型企业所需的金融商业服务在利兹都可以满足。

罗尔丹用“创伤性”(traumatic)这个词来形容金融危机对利兹的打击。他跟我们提起2008年他曾受前工党政府财相达林的邀请,领导一支专家组来应对金融危机后可能导致的大规模失业。“约克郡有18000人在金融服务业的呼叫中心工作,金融危机中少掉了1000个。”他说,“但是原来人们担心情况会遭得多,甚至担心会少掉1万个工作。”

“现在感觉经济复苏了吗?”我们问。

他说,金融业是稳定下来了,但是建筑业还没有完全回到原来的水平。不过,令他们稍感欣慰的是,利兹有三个大型建筑项目最近开始动工,一个是体育场(利兹这样的城市竟然到现在还没有体育场),2012年建好;一个是一个住房项目,明年建成;还有一个大型购物中心。

(四)

“利兹的经济相当多元化,所以在好年头我们的增长率没有伦敦那么高,但在坏年头我们掉得也没有那么惨。”罗尔丹说。

零售业是利兹传统上另一个强项。否则也不会一来就带我们去逛商场了。除了上面说的是几个大型连锁超市的总部或配送中心,市中心的几个大型购物区成为利兹零售业的支柱。从零售商铺面积看,利兹市中心是英国目前第五大购物区域。

【数据摘抄:利兹市中心有超过1000家店铺。350万平方英尺的零售空间,5英里的购物街。10500人受雇于市中心的零售业,6800人受雇于酒吧、餐厅和酒店。过去十年中零售业和休闲开发共投资了2.94亿英镑。另有价值9.8亿英镑的项目正在进行中,包括7亿英镑的Eastgate&Harewood Quarter,包括John Lewis Partnership的旗舰店,另外是1.5亿英镑的再开发的Trinity Centre。这两个项目将产生200万平方英尺的零售空间。

过去两年零售业黄金地段的租金增长了35%。只有利物浦的租金达到两位数的增长。】

此行的最后一个项目就是参观正在建设的Trinity Centre。这个商场开发项目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为它是经济危机之后英国第一个重新从停工到复工的大型开发项目。预计会在2013年完工。

开发商Land Securities是英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利兹分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Gerald Jennings告诉我们,项目停工了15个月后,今年7月公司董事会刚刚决定重新回到轨道上来。这是因为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给了他们一定的信心,并且现在整个英国除伦敦以外都几乎没有什么零售业商场的建设项目,而利兹在他们眼中对零售业还是有比较强的需求的。

“这个项目1.5亿英镑,你们有通过银行融资吗?”我们问。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答案是“没有”。Jennings说他们公司的一贯策略是用自有资金。

站在公司四层办公室,透过玻璃幕墙往外看,已经足以瞭望利兹并不高的天际线。“你们看,现在只有一个起重机(就是在建的Trinity),两年前这个城市你可以看到很多。”Jennings说,“不过马上就又会多起来啦。”

Jennings带我们看Trinity商场的模型。他一按按钮,原来立体的模型自动下降,成为一个平面图。再一按按钮,平面图又变成立体模型。我们几个“少见多怪”的记者们不禁发出惊叹。同行的德国记者开玩笑对我说:“以后中国就会造出这样的楼吧。”

(五)

“利兹现在的制造业发展如何?”我问。看起来第三产业已经完全成为利兹经济的主导,历史上的制造业都没落了吗?金融危机后是不是也想重振制造业呢?

罗尔丹说利兹的制造业仍然在英国排第三。但查了一下数据,制造业的就业只有39000人。显然主要是以中小型专业制造业为主。

【数据摘抄:利兹共有1941家制造业企业,39000名雇员。主要涵盖工程、印刷业、出版业、食品饮料业,产品包括阀门,报纸杂志,巴士,飞机涡轮叶片,机动车零部件。

85家企业从事医疗器械,健康相关的生物技术和制药业。雇佣3000人,为Yorkshire and Humber地区的56家大医院提供产品服务。大部分的医疗技术企业是小型独立企业,雇员在20到50人之间。】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一家生产微创手术器械的企业,叫Surgical Innovations。在这个已经强手如林的产品市场,这家雇员只有102人的小公司要在强生、奥林巴斯等国际巨头的缝隙中找生存空间。他们的策略就是结合重复使用和一次性使用,这样在价格上能比欧美大厂商主打的重复使用产品低一些,但比亚洲厂商主打的完全一次性产品性价比高一些。

四年前他们做了一个决定,不再在东欧和远东代工生产,投资购买机器在本公司生产,“现在每一个部分都是在这里制造出来的。”公司的制造总监Paul Birtles说。原因是,代工难以控制质量,交货也往往不及时。为此他们增加了一倍的雇员。

“经济衰退反而对我们有帮助。”Paul Birtles说,“因为一些合适的人才空出来了。”他说,他们第一次招聘一个职位的时候,只收到两份应聘书,第二次招相似职位,收到了75份。很多是原来在机动车制造企业工作的工程师,经济衰退后被裁退。

基本上,他们生产的就是微创手术中那些伸到身体里的“棍子”、以及棍子末端的钳子、医生操作的把手。但是,别小看这些棍子,钳子,每个售价都在两三百英镑。我问他们去年的销售额多少,只有470万英镑,看来市场还没打开。

他们的产品90%都销往国外,主要是西欧和美国市场。现在正打算通过香港的代理打远东市场,另外也很想发展俄罗斯和拉美市场。

公司创始人之一、外科医生出身的Michael McMahon带我们参观了整个生产流程。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个7个人的团队,啥也不干,就是“空想”——所谓的“blue-sky thinking”。然后画画,从真的用铅笔画,到在电脑上设计出三维图。新主意在这个小房间产生后,再交给隔壁20人的开发团队。研发费用占到他们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离开这家公司前,我才发现墙上挂着两幅英国首相卡梅伦视察公司的照片。“是的,那是他成为首相后不久来的。”公司的人说。如果不是我发现,他们好像也没打算告诉我们。

(六)

这行中最匪夷所思(至少我和台湾同行都这么认为)的安排,是参观一个芭蕾舞团在建的舞蹈中心。

Northern Ballet原来并不在利兹,这个芭蕾舞团一直是全世界旅游演出。但二十年来他们一直想找个地方“安家”,之前有一些其他的城市给过帮他们安家的承诺,都没有实现。直到遇到利兹当地的一名市议员,说到做到,帮他们争取到了资金。

“当地的企业也很乐于出钱。”陪我们一起参观的“营销利兹”行政总监Deborah Green说,“大家希望看到利兹有这样的文化中心。”

这栋五层楼的建筑还在最后装修阶段,我们戴着头盔、防护眼镜、手套,穿着靴子,全副武装地从一楼走到了五楼。里面每层楼都有练舞房和办公区。以后练舞房不仅提供给Northern Ballet和另一家舞团排练,也可能向公众开放,提供芭蕾培训班。

“对我们来说,真是梦想成真了。”带我们参观的Northern Ballet媒体公关Laraine Penson对我们说,我们也有点受到她的热情的感染。否则,在她口中“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练舞房”似乎也并不宏伟。“要在北京,这岂不就像社区活动中心?”台湾同行心直口快地对我说。

为什么在相当紧张的行程中花了一两个小时时间来参观这个好像跟“商业”没有什么关系的地方?我在想,也许在他们的思维里,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不仅仅是有什么“铁公机”,有什么工业园,有什么优惠政策,还有这个城市的品味。

我注意到,此行中很多不同企业的人,都问我们:你们去看了Northern Ballet的演出了吗?

是的,我们去看了,“营销利兹”怎么会错过这个安排。这是一出非传统的芭蕾舞剧,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来自中国。

(七)

利兹大学占据了第二天参观的大部分时间。

利兹市区有两所综合性大学,利兹大学和利兹都市大学,加起来在校本科生达到64000人,算是英格兰第二大的高等教育提供地。在欧洲这样人口稀疏的地方,一个城市有比较大比例的学生真是会起很大作用,起码让人觉得有活力得多,不会一入夜就死气沉沉。

据介绍,利兹大学在医学教育方面实力很强。英国最大的教学医院也在利兹。利兹大学校园很大,医学院、工学院等自成一片,果然是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样子。

利兹大学的人跟我们介绍了很多利兹大学如何注重职业规划——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与企业形成固定的实习联系、校友组织帮助学生创业(他们不仅支持毕业生创业,也支持在校生创业)、校属企业提供培训机会等等。对于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说,对就业的强调也算是利兹大学的一个特色吧。

果不其然,利兹大学的国际学生中最多来自中国,学习商科的居多。我问利兹大学的营销总监Martin Holmes,你们说的学生就业数据中,包括对国际学生的统计吗?他有点面露难色,确实没有。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还是回国,他们在国内的就业情况利兹大学也不清楚。

说到这个问题,他又提到近来英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的做法,作为大学他们感到担心。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政府的高等教育支出削减后,国际学生的学费对大学收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不过,他们觉得目前15%的国际学生比例差不多刚好,并不打算提高这一比例。高等教育经费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改革收费体系来应对。

他们的主张代表目前相当一部分英国大学的意见。把现有的“毕业生税”(graduate tax,大学毕业生工作后需要通过交税的形式“反哺”高等教育体系,因为他们上大学期间的学费是由财政补贴的)改成“毕业生贡献”(graduate contribution,与“税”的区别在于,不是交给国家再由国家分配,而是从哪个大学毕业就返交给哪个大学,并且在缴纳年限方面也可以更灵活)。

(八)

罗尔丹还谈及绿色产业(他骄傲地说利兹是欧洲除维也纳之外绿化面积比例最大的城市),并且打算在碳捕获和储存(CCS)领域有所发展。

既然如此,利兹市政府在吸引投资的时候会不会对某些重点产业有指导性措施?“我们倾向于交给市场来决定。”“营销利兹”的Deborah Green说,“英国政府一向对于所谓的‘产业政策’持谨慎态度。”

西班牙记者跟我有一样的问题:利兹政府对于外来投资有没有优惠措施?得到的回答也只是,有一些全国性的支持项目,但那来自中央政府,至于投资利兹能否有其他优惠,需要case by case的谈判了。

如果他们知道中国的地方政府是怎么招商引资的,会不会觉得值得效仿呢?我心想。

“这是因为利兹作为一个投资环境本来就相当‘优惠’了,”Deborah Green怕我们对这个回答不满意,特意补充。生活成本、办公室租用成本,比伦敦低不少是肯定的。我特地问了问房价。这里一栋典型的三居住宅,价格能比伦敦便宜一半到三分之二。

但我怀疑,到英国投资的人,恐怕不是图便宜过来的。

话题:



0

推荐

张翃

张翃

95篇文章 1年前更新

财新特派华盛顿记者。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观察世界、学习人生、以记录为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看、听、想、写。在嘈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章